
于伟豪颁发证书和奖牌。照片由学校提供
□ 楚天都市报 极目新闻 记者 邹浩 通讯员 邢丽丽 张福军
10月17日至19日,第二十九届全国发明展览会、“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和技术创新大赛在石家庄举行。在张福军、石帆老师的专业指导下,武汉瑞升学校二(四)级学生余伟豪凭借发明“行人警示装置”在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10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比赛中脱颖而出,成为全国唯一中学生技术金奖。 湖北省中学获此殊荣。
该设备直接识别校园周边交通安全痛点。针对交通拥堵等问题针对学校门口上课时间人流量大、空中红绿灯引导效率低、交通事故频发等问题,设计了一款智能预警装置,可以贴在书包或衣服上。其结构采用“上显下控”设计:上部是四路LED灯光指示和红外感应模块,下部是集成照明和角度及角度装置的控制单元。当红外传感器检测到有车辆靠近时,会自动触发强光警告驾驶员,同时启动振动和声音横穿行人;夜间照明功能提高了低能见度环境下的安全性。此外,超声波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交通流量,并在高峰时段自动优先考虑拥堵车道。当车辆存在高速碰撞风险时,蜂鸣器和闪光灯会发出紧急警告,以提醒驾驶员注意。全方位保护行人安全。
于伟豪表示,最感谢的是老师们全程的指导。从课堂上讨论“行人安全要求”,到课后查阅资料、绘制设计图纸,再到迭代调试传感器灵敏度、优化预警逻辑,在老师的帮助下,他将课本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武汉瑞生学校里,像于先生这样的“小发明家”还有很多。据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学校坚持将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构建了“课程+基地+活动”三合一的实践教育体系:一方面开设设计课程、编程课程等特色校本课程,并开设由院士团队和经验丰富的“技术创新实验班”。指导科技课程的专家;另一方面,投资逾1200万元建设技能基地,包括机器人实验室、3D打印室、光伏新能源实验室等,配备先进的实验设备。 “学校通过问题辅导、目标导向等创新教学方式,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机器人兴趣小组在七场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通用技术班培养的学生普遍表现出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