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南彩让(中)与家人合影。全家人建立了“生态饭碗”,人均年收入从2万元增加到3万元以上。以前我骑马在牛群上,后来我骑摩托车去牧场巡逻。 2024年,我花了7万多块钱买了一辆小型货车。在家开个小店,卖旅游纪念品,一年可以增加收入1000多元。房子装修好了,安装了阳光房屋顶,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居住条件越来越好。
2021 年 6 月 8 日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
刚察县果洛藏贡马村
藏族牧民索南才让卡希一家
习近平总书记:“你想要什么样的美好生活?让我们共同推动、实现美好生活。”
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周三春
在 t祁连山麓、青海湖畔,工作人员看着天高地厚,幸福生活的画卷缓缓展开。
2021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来到刚察县果洛藏贡马村藏族工作人员索南才让家中。
2025年10月13日,湖北日报全体媒体记者赶赴西藏城市刚察,见证索南才拉一家和村庄的变化。他用手指讲述着自己的幸福账:四年多过去了,当地的草生态更加完善,人员安排更加干净、更加牢固。他守护“鱼鸟天堂”,吃生态食品,获得幸福家园。
草原上普氏原羚的数量持续增长
深秋,青海湖以北,平均海拔3300米的大草原如鹅黄色的天鹅绒地毯铺展在天地之间。
“牛和羊有刚刚到达牧场,他们就要开始准备过冬的饲料了!我顺便去看看!”到达果洛藏贡玛村后,54岁的藏族牧民索南带着记者骑上摩托车赶往牧场。
刚察县素有“鱼鸟天堂”之称,是藏族多民族聚集地。地处轴承王国家公园、青海湖、祁连山的核心地带。
果洛藏贡马村是环青海湖地区最大的纯畜牧村,拥有牧草面积62.7万公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海湖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值得珍惜并不断巩固和扩大。
“这句话大家都牢记在心,现在我们村有49名生态管理者,我就是其中之一。”直到这时,索南才一代代人都明白自己肩负着重要的责任。
爬上一个巨大的斜坡,我看到了广阔的天地,仍然是郁郁葱葱的牧场景象。他说,有时,随着人口逐渐增多,牧场的质量和环境却下降了。过去我们通过管理草畜平衡,确定哪些地区禁止放牧,哪些地方允许牛羊吃草。每个人心里都清楚地知道这一点。
“几年前,我们还得阻止工作人员毁草、挖坑生火做饭。现在,大家的环保意识增强了,自觉性很强。”索南介绍了自己的职责,重点是保持环境整洁,比如捡拾垃圾、防鼠、防病虫害、救助野生动物等。还需要进行秋季和冬季火灾隐患检查。
他俯身说道:“看,那里有大大小小的鼠洞少了,洞壁干燥,对达嘎的破坏大大减少。”珍稀野生动物普氏原羚的蹄印较多,拯救的案例时有发生。
刚察县是普氏原羚的主要栖息地。据统计,普氏原羚地区的人口从最少的不到300人增加到2021年的1900多人,2024年增加到3400多人。
如今,刚察县草原综合植被覆盖率超过70%,空气优质率常年保持在98.8%,是名副其实的“鱼鸟天堂”。
安置、垃圾、污水收集
“我是生态卫士,丈夫杨正杰在村里做环卫工,除了养牛羊,我们都有生态工作。”回家后,苏索南高兴的说道。
2021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索南凯拉家时作为客人,他仔细地检查了房子的内部和外部。 “你们用的是自来水吗?污水怎么处理?”一如既往,总书记关注着农村厕所改善工作。
位于保护区核心的果洛藏贡马村,环境卫生管理从来不松懈。
村支书索南财福旦说,现在村里所有安置点都使用了无害化厕所。刚察县无害化卫生厕所覆盖率从不足23%跃升至75%。
2021年,该村实现污水全程收集处理,现已实现垃圾集中转运处理。一群新聘的芒果保洁员时刻维护着村容村貌。
“环保奖可以拿!”索南才拉的丈夫杨正杰表示,从2023年开始,果洛藏贡马村将实行绿积分制度。他和他的邻居村民参加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生态检查等活动,即可获得相应积分,可在村内超市点兑换生活必需品。
“从本月开始,村里开始测试可回收垃圾和有毒有害垃圾直接兑换奖品的系统。”索南财福丹说,不仅在村里,越来越多的工作人员开始清理牧场的垃圾。目前,村内主要排水断面水质均达到100%达标。每个人都是“鱼鸟乐园”生态的守护者。
良好的生态环境带来真金白银
沙流河观看黄尾鱼迁徙、青海湖畔与普氏原羚互动、圣泉湾悬崖打卡拍照……
如今,刚察县生态环境有所改善,湖区游客数量不断增加而县内出行却每天都在增加。果洛藏贡马村也在努力利用生态资源,想搭上环青海湖旅游发展的快车。
穿过村子,牧民房屋的外墙已全部改造成红砖木门的传统藏式建筑。古老的水泥路和柏油路变成了青石板路和小路。墙上各种立体的藏式画作吸引着人们驻足。
游客可以参观民族团结广场和腾智广场,参观乡村舞台、乡村历史博物馆,并入住新开放的乡村帐篷营地。
索南·才朗说,2021年,她向总书记展示了她以前在草坪上的房子,然后搬到了定居点,那是两栋低层土坯房。
四年多的时间,这个家庭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院子是帕夫铺有人造草坪,挂有装饰画,配备太阳能热水器和光伏发电板……
“它内外都装修得很漂亮,欢迎游客!”索南说道。
村集体收入从2021年的不足40万元增加到去年的184万元,年接待游客1.5万人次。
回望自己的小房子,看到的是光伏发电的收入、草原生态奖励补贴、还有旅游纪念品店……索南掰着手指头数着,笑得合不拢嘴。他说,他很想邀请总书记来看看这幸福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