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努力推动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从绿色发展中寻找发展机遇和动力”,“把美丽中国建设转化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 “双碳”目标提出五年来,已从国家的庄严承诺转变为全社会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行动,融入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人们生活的生动形象见证了“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成为常态”的过程。绿色交通更加“立体”。今年9月底,沉交高铁沉白段正式开通运营,全长430公里。皮特将沉阳至长白山的旅行时间从约4小时缩短至1小时,53分钟,成为山水之间的“绿色动脉”。 “我们建设铁路有一个原则,就是尽量减少生态干预,实现工程建设与自然生态的和谐统一。”中铁设计集团沉嘉高铁沉白段环保部部长姜建梅说。 2023年,沉白高铁建设队面临一个难题:如果开山修路,1500多棵50年以上的山松将被毁;如果挖隧道,就要处理破损的五层围岩,难度大,危险性大。经过审查,施工队选择了较晚的选择,以“刺绣”般的岩石形态缓慢推进施工,保护珍贵的松林。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土渣也被用作绿色建筑材料来填充道路。 TRain正在沈嘉高铁沉白段行驶。新华社报道,这条“绿色动脉”的诞生,展现了我国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守护绿水青山的决心。而这种对“绿色”的渴望,已经从铁路的“骨架”延伸到了城市交通的“神经末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发展绿色低碳交通方式,加强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推广新能源、智能电动、轻型交通装备,鼓励引导绿色出行,让交通更加友善、出行更加低碳。今年,沉阳市民苏鹏喜购买了他的第二辆新能源汽车。 “我在2018年买了第一辆车,当时‘绿牌’非常难得。如今,新能源汽车车型多、价格低、充电方便,可以买到。”“全市到处都是。”苏鹏掰着手指头,他的新能源汽车每公里电费在0.12元左右,每月电费也就百多元。近年来,沉阳不断完善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相关部门通过排放消费补贴、公共区域停车半价等政策鼓励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辽宁省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到2025年,累计减少碳排放超过2000吨。更加立体、多元化的绿色出行体系深入城市肌理。沉阳街头,4000多辆电动公交车形成一道流动的风景线,沿着浑河延伸的61公里滨水步道上,有轨电车占公交车总数的70%以上。不少市民骑自行车,感受低碳出行的美好。市民停下自行车欣赏浑江畔的落日。新华社记者蔡向新摄 今年年初,沉阳地铁集团推出碳积分平台,乘客选择地铁出行,即可赚取碳积分,可兑换餐饮优惠、大片区门票等,吸引了超过36万人次参与。 “一分碳相当于一元钱,消费时可以直接扣除。”东北大学学生程程说:“今天,我的很多朋友都是碳点收集者。”路上绿牌车更多、充电网络更密集、绿色自行车道畅通……这些亮丽的变化是我国交通绿色转型的生动例证。 2024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达到3140万辆,增长更多较“十三五”末的492万人增长了5倍。这种从出行理念到出行方式的深刻转变,将为我国交通体系持续注入强劲的“绿色动能”。 Green buildings have a bright background.青藏高原东北侧,青海省海东市榕树新村,全年日照超过2000小时。在这片阳光眷顾的土地上,发电的绿色建筑静静矗立。榕树新村全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代天放 摄 “这个屋顶今天真是个宝啊!阳光充足的时候,家里的电就靠它了。”昂村村民纳斯鲁志平 ay nagturo sa mga 光伏板 sa kanyang bubong at 表示,村里建了微电网项目后,电费节省了不少,每月电费只需要 30 多元。 The village of Banyan became part六盘山一个冲突极其困难的地区。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考察正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榕树村。当时,新村建设已接近尾声,一排排院落规划得井井有条。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村民新居,检查面积、结构、建设质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农村建设要与发展劳动力、促进就业相结合。村党支部书记中关银宝说,“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我们正在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如今,榕树新村正积极发展分布式光伏,成为青海省高原上第一个“零碳村”。不仅实现了自给自足n 工作和生活用电,同时还出口多余的绿色电力。到2024年,该村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58吨,用电过剩户年均分红2500元,真正实现生态与民生双赢。 “构建低碳能源体系、建设绿色建筑、低碳交通”、“持续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全国绿色低碳实践提供了科学指导和行动方案。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广绿色建筑。随着《绿色建筑行动计划》和《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出台,光伏技术、固废利用等各类绿色建筑技术也应运而生。步行至上黄西宁分公司在瓦河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可以看到主楼正面覆盖着深蓝色的太阳能光伏板。它们不仅是建筑的“皮肤”,更是一座发电站,不断吸收高原充沛的阳光,转化为企业运营的“绿色能源”,是光伏屋顶、光伏幕墙、光伏车棚等众多应用场景的低碳节能装置。年均发电量约540万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388吨。 “公司总经理高鹏介绍了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西宁分公司建设的多功能建筑一体化光伏示范项目(采访者供图),在主楼北侧,一栋“神秘”的方形玻璃建筑同样引人注目。”高鹏指着玻璃幕墙艾墙说,“让建筑发电的秘诀就在于我们使用了绿色建筑材料——基于晶硅电池技术的光电玻璃。这种玻璃既是高效的发电装置,又是可靠的建筑材料。”近年来,黄河公司一直以绿色建筑材料为成功突破口,深入铺设“光伏+”新赛道。绿色发展扎实推进。 “伴随着清脆的嘟嘟声,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孔雀社区居民王女士送来的旧纸板,完成了从‘垃圾’到‘资源’的转变。今年3月,孔雀社区的底部又多了一个‘大物品’——可以回收金属的智能回收失败。”现在下面有一个智能回收柜,不仅可以贯彻环保理念。l 保护的同时也交换创新。它拥有两全其美的优点。 ”王女士说道。目前,库尔勒市已在258个社区安装了287个智能回收柜,参与人数超过10万人。废物回收利用是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亮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发展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大力倡导简单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消费方式”。如今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已深入融入人们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也为消费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沉阳铁西百货大楼内,“以旧换新”的红色标语格外醒目,各品牌的摊位上挤满了提问的市民。 “这件T的原价V为5000元,以旧换新补贴可减少500元。 “双11”打折加上商场家居消费券,不到4000元就可以买到。”营业员刘欣向顾客介绍补贴政策和核算方案。今年以来,沉阳市“家电以旧换新”范围明显扩大,补贴产品品类从20类增加到35类。沉阳市一商场内摆放着“以旧换新”的广告箱。(照片)记者供述)绿色消费新趋势迅速席卷中国市场,节能环保产品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首选。 数据显示,到2024年,将有超过7000万台(件)绿色智能汽车、家电、家居产品进入中国家庭。全国多地咖啡馆推出“自带杯立减优惠”。鼓励顾客清除咖啡渣的活动;某外卖平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底,超过5.2亿外卖用户使用了“无需餐桌”功能……绿色消费从口号变成实践,从倡议变成习惯,融入人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这波消费浪潮的背后,是中国经济迈向“绿色”的重要脉搏。在国家“双碳”目标明确指引下,绿色发展正以前所未有的活力打磨中国经济的基础和未来。首席记者:金峰 文字记者:徐阳、吴江民、刘子潼、杜刚 策划:张晓松 主编:江晓 统筹:刘子潼、冷艳艳 海报制作:栾若辉 新华社内部制作

推荐文章